貴州湘云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。
3月6日,春寒料峭,貴州岑鞏經濟開發區打火機產業園里“熱氣騰騰”。
位于園區的貴州湘云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注塑、焊接、海綿、充氣、翻板等車間,工人不停忙碌,每天這里將產出數百萬只打火機,發往東南亞、中東、非洲、南美等海外市場。
“公司產品全部出口,訂單不愁。”該公司負責人李質龍介紹,每只打火機出廠價在0.2元至0.5元之間,靠的是薄利多銷,去年公司產值突破了1億元。
在這個打火機產業園,靠著幾毛錢的生意,已吸引貴州杰達電氣有限公司、貴州漢豪電氣有限公司、貴州湘云電氣科技有限公司、貴州杰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入駐,這些公司的年產值都達億元以上。
數據最直觀,去年貴州岑鞏經濟開發區打火機產業園打火機企業完成總產值4.26億元,打火機外貿進出口總額2550.47萬美元。
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,小小打火機,何以成就億元大產業?產業集群化、生產智能化、營銷國際化是關鍵秘訣。
據介紹,岑鞏縣打火機產業起步于2016年。按照“招龍頭、引上游、接下游、促集群”思路,圍繞組裝成整機的20多個零部件,該縣以現有打火機企業為龍頭,逐步引進打火機塑料、壓電陶瓷、電子、砂輪、風罩等配套項目,帶動打火機生產制造集群發展。
截至目前,打火機產業園已引進打火機生產及配套企業18家,其中整裝企業5家、配件企業13家。5家整裝企業都為自營出口企業,配套涉及打火機設備生產、打火機包裝、打火電子、裝燈電子、底座、翹板、彈片、打火機氣體等,目前打火機核心部件在園區內可實現自給自足。
與此同時,該縣重點圍繞注塑、模具、翻板機、充氣機、調火機等設備,建設打火機自動化設備研發中心項目,推動打火機自動化、智能化生產。
在貴州湘云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注塑車間,細碎的塑料顆粒在這里上演了一出“變形記”——全自動機器從大桶里吸入塑料顆粒,每隔幾秒就能吐出一批打火機塑料外殼。
“基本每年都要更換、升級部分機器設備,以實現降本增效。”該公司負責人李質龍表示,公司主要生產砂輪打火機和電子打火機,擁有國內先進的注塑機、焊接機、充氣機、試火機等80余臺設備,這些自動化設備就是把幾毛錢生意做大做強的底氣。二手注塑機回收
時光荏苒,打火機產業在岑鞏縣不斷壯大,并逐步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定份額。
據統計,全世界20只打火機中就有1只為岑鞏造。岑鞏縣打火機遠銷美國、印度、俄羅斯、迪拜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,占據了全球打火機市場5%的份額。
亮眼成績也離不開岑鞏在國際化營銷方面所做的努力。
按照出口打火機產品經檢測合格后方能裝車運輸要求,岑鞏縣在打火機基地建立檢測室,為企業出口商檢提供上門服務,就地完成打火機出口商檢,出口檢測時間平均縮短3天,降低企業生產運輸物流成本800元/噸。該縣還開通縣域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,有效縮短辦理結算時間。同時,加強與省、州海關對接,鼓勵和引導打火機企業構建“線下+線上”自主營銷網絡,目前已建立16個自主營銷網絡,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實現銷售額121萬美元。
下一步,貴州岑鞏經濟開發區將結合自身產業實際,在現有打火機規模年產11億只基礎上,力爭通過2至3年的努力,實現年產打火機30億只,產值15億元以上,吸納就業4000人以上。